- 养老与康养信息月报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10/21 0:00:00
一、行业政策
● 国家政策
民政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近期,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22〕29号,以下简称《通知》),确定42个地区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10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0万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方面,在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其身体健康状况、居家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适宜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以满足其安全便利生活条件、及时响应紧急异常情况为基本要求,对其居家环境关键区域或部位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视情配备助行、助餐、助穿、如厕、助浴、感知类老年用品。
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根据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情况,为有相关需求但未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出行、清洁、起居、卧床、饮食等生活照护以及基础照护、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委托代办等服务。项目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1人次是指项目执行时间内须为同一位服务对象累计提供30次以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两部门要求,各地要通过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鼓励在设施建设、机构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模式,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
各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指导项目地区按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公告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适当方式体现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标识。
国家卫健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预计十四五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高。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老年人的预防保健、二是做好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工作、三是做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工作、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五是强化老年健康的保障。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民政部的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民政部按照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的远景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基础、建机制、破难题、补短板,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坚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的服务。完善标准规范、摸清问题短板、加快设施建设,同时在既有居住区中,结合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将继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让老年人的居住和出行更加舒适、更加便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的通知》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实施中西医综合防控,在健康中国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根据方案,专项活动涵盖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广活动,中医进家庭活动,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医体融合强健行动,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方案提出,在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方面。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协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托管或举办养老机构,鼓励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开展省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中心建设试点,探索完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
在开展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方面,提出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广泛开展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门诊服务,支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慢病防治联盟,构建医院—社区—个人慢病管理模式,对慢病患者进行全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支持中医医院对慢病患者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开具中医健康处方,从营养膳食、传统运动方式、情志调养等方面指导慢病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维护。
●地方政策
北京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党建引领、多元协同、适应时代要求、紧贴基层需求的社区服务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为主体、为民便民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完善、功能更加优化,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社区专职人员为支撑、志愿者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网络联通、数据共享、响应迅速的城乡社区服务智慧网络基本建成,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重庆市: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市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近日,重庆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力遏制疫情传播风险,全力推进百日行动,全力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全力推动机构治安防控,全力抓好养老服务诈骗整治,全力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云南省:印发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建设、妇幼及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出要求。
医疗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到要加速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1.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计划、2. 专科联盟建设计划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老年健康、职业健康、精神卫生、血液供应保障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建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标准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辽宁省:查处87家养老服务黑机构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辽宁省专项办强力组织推进无证无照养老服务黑机构排查整治。到8月底,全省排查出的87家黑机构全部依法处置到位,其中到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12家,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市场主体登记的38家,取缔关停的37家。
《河南养老服务条例》10月1日起施行
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养老服务条例》(简称《条例》)共九章八十七条,设置总则、规划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扶持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强化政府主导职责。《条例》明确养老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普惠多样的原则,同时明确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和供给方式创新,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突出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定位,《条例》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并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
明确各类主体定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引导个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提供或参与养老服务,强化家庭承担养老主体责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
《条例》专设规划与建设一章,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确权、使用等进行具体规定。
编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分布、养老服务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等情况,会同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等部门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标准。考虑本省老龄化发展趋势,预留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空间实际需要,将2019年实施的《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的人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提高到了0.2平方米。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按照上述标准分区分级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并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逐步提高标准。
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其中,新建城镇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三十平方米的标准,已建成城镇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二十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配套建设或者建设的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明晰养老服务设施产权归属。为解决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验收和同步移交问题,规定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土地出让合同明确该设施权属归政府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移交方式,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九十日内将设施以及有关建设资料无偿移交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用于开展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办理不动产权属转移登记并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用途或者养老服务设施性质和用途,不得侵占、损害或者擅自拆除养老服务设施。
《条例》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康养结合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协调发展,优化多元供给。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明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健全特殊老年人巡访制度、老年教育网络等。明确对开展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根据服务老年人数量,安排公益岗位。
规范机构养老服务。《条例》规定政府支持机构养老方式,在养老机构登记、运营管理、服务内容、价格收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规定养老机构要根据老年人入住前评估结果提供相适应的服务,并订立统一的服务合同。同时,对于社会最为关注的养老机构收费问题,依据《价格法》进行了衔接性规定,明确收费政策;针对社会关注的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对养老机构预先收取的服务费和押金明确了监管措施,要求建立专户存储,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安全。
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对于普遍关心的医办养和养办医问题,即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办医疗机构进行了详细规定,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医保结算问题进行了细化,要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创新服务和监管模式,鼓励基层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障定点范围。
广东六部门印发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 (2022-2026年)
标准化建设是养老服务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日前,为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标准化在养老服务行业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标准化协同推进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印发《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2-2026)》(以下简称《规划与路线图》)。《规划与路线图》的出台是高标准引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广东现行有效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未来五年养老服务标准制定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提供了清晰指引。
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从服务过程质量稳定管理的角度划分为基础通用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支撑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四个体系。这四个子体系覆盖了养老服务中的通用要求、服务管理、运行保障、服务评价等内容,体系结构分层级展开。重点提出52项将制订的省地方标准文件和15项计划组织编制团体标准的标准体系明细表,并形成本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
《规划与路线图》将为广东省养老服务行业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和标准化工作部署提供指引,引导全省养老服务行业相关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起草编制和采用标准,增强养老领域管理、服务、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和质量意识,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在推动全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夯实基础,为广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规划一盘棋、画好一张图。
青海省: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市场放管服改革,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盘活公办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存量,解决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空置率高等问题,提高养老设施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全省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青海省制定《青海省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管理办法》,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共六章三十五条。办法中所称公建民营,是指政府将其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委托具备专业养老服务能力的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运营管理的模式。
《办法》明确实施范围。政府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福利院、老年养护楼、老年护理院、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在坚持公益属性和养老属性、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可实施公建民营。
《办法》明确委托方式。由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设施所属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公建民营,实施前须依法依规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资产清查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制定公建民营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实施公建民营,签订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20年。
《办法》明确机构责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应资质齐全、需按合同约定履行养老服务社会责任,按比例接收兜底保障对象,优先满足孤寡、失能、高龄社会老年人。运营方必须确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不降低,不得扣减供养费或挪作他用,不得以国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贷款等,需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运营方可按规定申请运营补贴、 星级评定奖励补贴、 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补贴、水电气暖价格优惠及相应税费减免等。
《办法》明确监管方式。公建民营合同需按期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民政部门每年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内容开展监督考核,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多方式开展监管。制定运营方异常退出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对管理质量不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低的运营方,限期整改;对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终止协议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12月起施行
9月29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条例共十章八十六条,主要涉及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扶持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条例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养老服务条例》。修订后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在原框架体例上增设基本养老服务专章,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是由政府直接提供或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
规定优先将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残疾、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范围予以重点保障。建立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巡访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参保老年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对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对经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明确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收住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残疾、失能等老年人以及老年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
同时《条例》着重补齐农村短板。提出将农村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均衡化、协调化发展。加强县级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村级互助养老服务,提升农村基本养老服务能力。
修订后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对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条款内容进行了扩充完善。 《条例》规定了新建住宅区和已建成住宅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的配建标准,以及侵占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的法律责任。多个占地面积较小的相邻住宅区统筹规划、集中配置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对相邻住宅区的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资源整合。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考虑为老年人服务的便利性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均衡布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条例》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独生子女父母年满六十周岁后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可享受不少于五天的带薪护理假。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地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有关部门应在户口迁移、医保结算、公共交通等方面给予便利或优待。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子女或其他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员要进行照料护理的,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时间、工作安排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
《条例》还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利用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资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推进覆盖城乡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鼓励邻里互助养老,鼓励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服务。引导颐养住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便利化水平和生活品质。
二、行业动态
● 康养
第六届地新引力峰会暨康养产业专场论坛在上海举办
十四五开局至今,养老机构增长3.08万个,床位数量却下降8.4万张,目前距离2025年900万张养老床位目标,缺口达80万张,意味着未来三年将迎来养老投资空间大爆发。康养产业提质提速,各路资本加快入局康养领域。2022年康养市场迎来投资高峰,养老产业链投资开始加速赛跑,各类康养投资主体加速布局康养大战略。同时,2022年疫情冲击倒逼养老行业变革,养老企业投资模式开启新探索。9月14日,由易居克而瑞、克而瑞漾美主办的第六届地新引力峰会康养专场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论坛形式,易居企业集团CEO 丁祖昱博士表示,养老产业核心关键是长期主义,养老产业需要情怀,更需要职业化精神。
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复旦老龄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介绍,康养产业是构建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的处女地,康养产业迎来重要的机遇期。一、政策机遇,二、转型机遇,第三是需求的机遇,老龄化会催生新的产业。要练好内功,抓住康养产业的机遇期。第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真正读懂老年人的需求。第二坚持了解老年人特殊的消费心理。第三,坚持产业的细分原则。要做精准人群的需求细分,做专业化、连锁化的服务供需的对接。第四,坚持主打产业和相邻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五,坚持数字化的思维,真正的智慧养老是技术的精度+人文的温度,更重要的是在人文温度上下功夫。第六,做好服务,康养的本质是服务。
福寿康CFO 张立提出养老痛点在于支付,长护险是敲门砖,数字化是未来趋势。复星康养联席总裁兼CFO吕超介绍复星的发展模式,提出康养产业需要精细化运营,要将住户当做伙伴,打造康养生态圈。中国REITs联盟执行会长、睿信投资董事长王刚介绍康养产业REITs发展及实现路径提出康养产业REITs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论坛上,发布了《2021-2022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围绕养老产业系统化深度解析,重点聚焦养老产业战略动向与变化,分析维度涉及养老政策、市场、人口、产业、投融资、经典案例、趋势展望等,描摹了2021年养老产业图景,对2022年趋势进行展望。最后,康养论坛正式开启康养指数研究课题启动仪式,康养指数研究方向涉及运营力、产品力、服务力、投资力,以及城市康养潜力等,实现多维度、可持续、动态化的市场研究。
-
下一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