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内蒙古政协委员谋健康“良策”出医养“实招”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2/15 0:00:00

  • 在此前闭幕的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探索推进医养结合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依然是医药卫生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政协委员提案关切的民生热点话题之一。

    其中,不乏建言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的“良策”,创新引进民营医疗机构或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社区“医养结合体”的“实招”。更加精准地聚焦大局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深入调研社会养老的痛点,深度剖析医养结合的堵点……从自治区政协委员用情用力交出的“政协答卷”,可以看到委员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与担当。


    图片

    健康养老服务已成为“刚需”


    “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取得更大进展”,这是自治区第十一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据记者此前采访,内蒙古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75.7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9.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13.9万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65.9%。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提供的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加剧,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今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切实加强社会保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调动多方力量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多位自治区政协委员向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表示,所谓“一老一小”问题,“一老”将是重点中的重点,重点在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与此呼应,2021年12月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为重点,创新政策举措,细化目标任务,破解健康养老服务供需突出;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以地方性法规支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结合”,促进养老服务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前述规划,不但提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等发展目标,而且细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20%以上等具体指标,这意味着今后几年,内蒙古将推动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发展,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然而,与老龄人口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内蒙古在养老服务尤其是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据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院长(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赵海平介绍,全国县级以上老年病医院仅有133家(民营24家),全国1500多家三级医院有老年医学科的不足150家。在内蒙古,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外,尚无一所集医疗、教学、保健、养老为一体的老年病中心,明显呈现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与呼和浩特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庞大且急剧增长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相比,老年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图片

    为实现健康老龄谋“良策”


    赵海平认为,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因此,他向表示,发挥医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有效延长其健康寿命,已成为创建幸福老龄、健康老龄社会的“命脉”。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赵海平说,老年医学专业特点要求应该在老年病科室或病区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全程化连续照护,而不是多个专科单病诊治的叠加。作为公立医院院长,他进一步提出,以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依托,建设保健老年医学中心,开展相关老年疾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老年医学适宜有效的高水平诊疗技术,承担起在自治区保健及老年医学领域,将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与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融为一体的使命。

    也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赵海平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启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健中心(老年医学中心)建设,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优势资源,以保健与老年医学为研究特色,以实现健康人群、健康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健康人群、老年疾病与功能维护问题,统筹自治区老年学科的临床资源,构建保健与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老年护理、老年营养等多学科进行交融的体系。

    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赵海平还提出,利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平台优势,构建新时代健康云,实现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动态管理,将预防、筛查、诊断、慢病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加强保健、老年医学全科人才的培养,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健中心(老年医学中心)为平台,建设现代教学培养体系和实训基地,培养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保健、老年重大疾病防治领域专门人才。


    图片

    为推动医养结合出“实招”


    “近年来各地新建的养老服务站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陆续开办,但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医疗养老消费需求。而在区县级城市纯粹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少之又少,存在医疗服务不到位,各级政府提供的项目经费不足等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百草堂秦氏中蒙医医院院长秦立梅对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说。

    在秦立梅看来,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关系密切,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网底”,有功能融合的科学基础,此类机构融合共建,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和建设投资,有效整合人力、设备、技术资源。更大利好还在于,可以做到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分级诊疗、入户医疗、计免预防保健、中医理疗、慢病管理、残疾人康复、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家庭医生管理等一体化一条龙服务,可以减轻养老人员的经济负担,适应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秦立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基层群众广泛需求的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共建机制尚需畅通,各项相关政策、制度、措施,还需要更加明确的落地。其中,推动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站共建机制,应该能够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为此,秦立梅建议,加快推进全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医养融合发展,条件欠缺的与毗邻医疗机构签订协议,通过购买优质适用的医疗服务,让专业的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谈到调动多方力量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秦立梅表示,可引进有实力的民营医院或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管理社区“医养结合体”,医疗卫生服务用房与养老养护用房合理兼用,在社区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

    所谓“医养综合体”,究竟该由卫健部门,还是民政部门主管?对此,秦立梅认为“医”与“养”享受优惠政策的边界还不够清晰,需要确定医保费用报销范围,并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还要加大对医养行业的政策倾斜,对老年人的康养治疗提供资金、医保等支持。她建议通过社区为老服务站这个服务载体,为医疗机构收集并提供老年人最新健康状况信息,快捷精准地为老年人定制康养服务计划。

    此外,秦立梅还就失能化、空巢化等问题交织出现,建议内蒙古加快“家庭医生”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针对行动不便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长期密切关注老年人生活及健康问题,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积极发挥医联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秦立梅说,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大趋势,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支持保障,不断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更要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多方资源,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共同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发展网


微信二维码回顶部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