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2019年,新一轮养老支持政策或加快落地!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4 0:00:00
  •    根据全国老龄办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同时,养老领域也是促消费、补短板的重要发力点。国办10月份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强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编制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在国办印发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2018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签发第二十四号主席令,即日起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吹响了养老产业深度发展的号角,一览子支持政策必将加速落地!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多部委近期频表态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除国务院相关文件屡屡提及外,人社部、民政部、卫健委、发改委、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多个部委也将“养老”作为重大关切点,近期频频表态,将在养老领域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紧研究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加大多元投入力度,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等。
    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相关部委正协同研究制定新一轮养老支持政策。作为下一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也将抓紧拟定,届时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等利好也将加快释放。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2018年10月23日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见实效的重大政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长远的制度框架。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10月31日表示,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具体方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证监会正在制定个税递延养老账户投资公募基金业务规则,同时,加强产品储备,将养老目标基金及部分长期运作规范、投资风格清晰的公募基金纳入投资范围。而此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提出,做好养老基金产品储备,养老金账户衔接及平台建设工作,为明年公募基金纳入养老金配置盘子做好准备。
    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仍是施策要点。欧晓理还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同时,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等方式积极参与,持续扩大有效供给。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018年10月25日表示,银保监会将加大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参与养老金领域的业务,积极引入外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
    “下一步要推动各地将投融资、土地、税费、人才支持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降成本、增便利。”欧晓理表示。
     
    地方在行动
     
    除了多个部委的表态以外,地方也已经行动起来。
    据《北京日报》报道,2018年11月22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对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具有法人资质的养老机构实施差异化补贴。并对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越高补贴越多。其中,值得注意地是,养老机构如有不参与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服务对象满意率低于85%等情况,将被取消当年运营补贴获取资格。养老机构全年平均入住率比上年底下降10%的,也将扣减当年运营补贴的20%。
    上海方面,据《中国房地产金融》报道,201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483.6万,而全市养老机构共计703家,床位数共计14.04万张,供给依然紧张。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类下,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5.9万张,社区托养机构超过500家,社区综合老年服务中心建成200家,全市老年护理床位达到户籍老人人口数的1.5%。
    面对持续攀升的老龄人口,上海市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资国企、地产险资、民间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对介入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表现了更大的热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关博表示,在继续扩大养老服务市场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的同时,还要完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公建民营等机构服务价格水平,引导民办非营利机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形成更加广泛和更高质量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医养结合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但标准规范的缺失一度遭到诟病。“我国尚未大面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因此医养结合的支付,包括如何对接医保在实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困难。特别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层面,存在例如上门医疗的资质与合法性问题等大量空白与困难。”某业内知名人士表示。
    据了解,我国将加快研究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和管理指南,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透露,国家卫健委将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快医养结合已有规划政策落地,推动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
    居家养老也是养老服务业下一阶段的重要政策方向。从民政部权威人士处获悉,相关部委正协同研究制定新一轮养老支持政策。其中,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正在抓紧拟定中。此次个税改革中第一次将赡养老年人支出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传递出重视家庭养老的强烈信号。下一步还将采取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等措施,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赡养老人的负担。
     
    全面培育养老产业 防止以养老概念圈地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22.3万亿元,未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养老产业不只是“缺人”、“缺钱”,困扰养老机构更大的难题,是“缺地”。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以“养老设施”之名大行“地产开发”之实,无疑又为养老机构拿地增加了新的难度。
    怎样防止企业以养老概念圈地?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殷志刚建议,土地供给层面可以采用“带项目的招拍挂”形式,即参与者必须为养老机构,同时带着养老方案前来竞拍。获取转让土地时,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延长养老机构补交土地出让差价的期限。至于在资金方面,他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可以为养老产业量身定做一些特有的融资政策,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基金的方式,为养老产业发展筹措专项资金,解决资本运作难题。
    殷志刚表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难题。但在他看来,有所区别的是,国内养老业“缺人”不仅指的是人才数量上的缺乏,更是指总体的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有高端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却没有好的养老服务队伍相匹配,都是空谈。”他说,尤其在上海,养老机构大多采取会员制收取高额费用,必须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整体培养能力。
    “国家鼓励全面放开养老产业,但现阶段3-5年内不是放开的问题,是全面培育的问题。”殷志刚表示,由于我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政企联手,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微信二维码回顶部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